語文知識內容富有較強的文化氣息和藝術氣息,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這些內容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目前我們對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有益於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教育因素,發揮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功能,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初中素質教育一直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輝煌。素質教育包含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基本品質。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進行生活和學習的基礎保障。因此,心理素質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方面。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少年期,是形成健康情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學生心理處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在這時候進行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夠使學生身心都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從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農村的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過程還存在很多的困難。目前整體農村教學品質都處於一個瓶頸時期,農村學校單一的教學模式、簡陋的教學環境和缺失的教學條件,都使素質教育教學效率無法從根本上得到很好的提升。家長們對孩子都報以厚望,學校又以學生的升學率作為校園教育的目標,這些均促使農村的教育偏向於應試教學,難以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深感到目前農村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匱乏,因此,下文就語文教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加強農村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問題。
語文素質教育也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精神教育,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深刻的描繪了民族精神、個人情感、進取精神、無私無畏精神等,也刻畫了很多具有優秀品格的歷史英雄人物,他們是心理教育的“典型人物”,是學生的人格楷模,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學生的氣質秉賦和精神品格。正如巴金先生所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傑作。它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因此,可以毫不諱言地說,語文教育能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提升人的生命品質。達到“立人”的效果。
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教材向學生展示出語文最富有魅力的一面,不論是情感精神的抒發,還是觀點的闡述或是知識內容的說明,都蘊涵和滲透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學就可以充分發揮教學內容的情感教育價值潛能和文化教育功能,恰當地運用文學作品中的情引導學生,讓學生接受情感的薰陶,慨歎人世冷暖,辨別是非,學會做人,向健康的情感世界邁進。
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文化性和藝術性,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一種審美能力的發展。審美教育是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關鍵環節。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挖掘課文中的自然美、情感美、意境美,對學生進行高尚的審美教育,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從而更加懂得體會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美,有利於健康人格的養成。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心理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這充分說明在教學中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教師與學生雙方心靈的契合,不僅有利於教學內容的落實,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塑造美好的心靈。因此創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便成為加強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促使教學資訊的多向交流教師要堅持教學民主,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形成融洽和諧的心理環境。
促進教學效果教師應根據中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提倡愉快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如語言教學、實際操作教學和情境教學等加以靈活運用,置學生于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這必將促進課堂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善於運用充滿情感的語調、恰當自然的表情、目光交流等方式來達到“形美感目”、“音美感耳”、“意美感心”的教學效果,把真善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陶冶其心靈、完善其人格。
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必然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運用一切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有利於知識學習和個性健康發展的情緒情感,引導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多發現、多探索、多實踐。讓學生在參與、??踐中去體驗、去感受、去認識他們所面對的一切,從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總而言之,對農村中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提高中學生身心健康,是未來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使農村學生更加的適應社會,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作為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在語文教學中,把心理素質教育作為專項的教學任務,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努力的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全能型人才。
Comments